一台自动喷胶机正在给流水线上传输来的苹果耳机零部件喷涂UV胶。“90后”女工赵卜兰坐在工位上对喷胶效果等进行检查。4年前她从事的是手工喷胶作业,是机器人把她从手工劳动特别是直接接触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工胶水中解放出来。
这是苹果公司供应商立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设在江西吉安县的一家工厂。“机器人当然好!UV胶水虽然是绿色胶水,但它有刺激性味道,保护不好皮肤会过敏。有了机器人我就不要用手碰胶水了。”赵卜兰站在空调温度适宜的车间里说,过去一条生产线要四个人手工涂胶水,每人每天手工传递2000多次2斤重的铁板模具,4个人手工作业一小时完成1000件;使用机器后整个喷胶工序只要两个人,每小时喷胶作业1200件。
这家工厂使用的30多台喷胶机,是立讯为智能制造而专门成立的机器人公司研发的众多机器人之一。“一台喷胶机成本十几万元,4个工人一年的工资20多万元。通过节省人工费用一年就可以收回机器成本,但关键是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工人也不会对接触胶水产生不安情绪。”立讯机器人有限公司(吉安县分公司)负责人蒋瑞说。
作为一家从珠三角转移至内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立讯公司十几年前就感受到“招工难”的困境。立讯一边向劳动力集中的内地转移,一边积极布局机器人研发项目,开启“机器人+新工人”的新生产模式,利用自动化弥补用工短缺,同时加快智能制造转型。
2014年,立讯在吉安县设立机器人研发项目,研发人员50多名,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3000万元,拥有各类高精度机器加工设备近百台,每年可研发自动化设备上百款。
“这些机器人设备,近八成是瞄准劳动强度较大、对员工身体健康可能有影响的工种岗位而设计的。尽管我们仍是半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我们在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方面,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低层次戴口罩手套式的防护,而是利用智能化改造,用机器代替人操作有健康风险的工作。”蒋瑞说。
离自动化喷胶作业不远处的一条流水线上,有一台全自动扫描仪正在对耳机进行产品二维码扫描。过去,这道工序是由人工手持操作柄扫描作业,工人的眼睛一天好几个小时直视操作柄的红外线可能会感到不适。
“这些年内地电子信息企业纷纷转型升级,立讯机器人公司市场广阔,每年增速都在百分之四五十以上。目前我们不仅服务立讯旗下的工厂,还承接了大批市场订单。”蒋瑞说,今年他们预计生产机器人自动设备800套。
一年前,为生产苹果蓝牙耳机,立讯新建了吉安市立讯射频科技股份公司。走进宽敞明亮的车间,记者看到在熟练操作或配合自动化机器作业的工人中,既有“80后”“90后”年轻的面孔,也不乏“60后”。借助电子屏幕的放大,年长的工人也能使用镊子飞快地进行“毫米级”的工艺操作,一气呵成,速度一点不输年轻人。
40岁的女工杨长秀在立讯务工6年。“我只有初中文化,过去听到老板说要用机器换人,我特别怕会丢了工作。现在我参加了工厂的培训,一边学习一边上工,每个月工资从三千多元增加到四千多元。我不担心机器抢饭碗了。”
“平均每名员工培训2周上岗,自动化让员工加速掌握新技巧。”立讯射频项目的生产经理陈雪梅说,生产一个拇指大小的苹果蓝牙耳机,工艺环节多达400个。按照苹果公司的生产线设计,这里的一条生产线原本要用工900多人,通过自动化改造,现在只需600来人。
目前,立讯射频项目已建成2条苹果蓝牙耳机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采用自动化设备不低于300套,今年还将有4条生产线投入使用。“我们发愁的不是机器争抢员工‘饭碗’,而是如何用员工填满这些‘高大上’的生产线。”陈雪梅说。
吉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少华说,“机器换人”不但没有冲击就业,反而通过企业提质增效稳定了就业,将工人从低端重复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通过培训和实践掌握了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实现了“单条产线用工减少,总用工规模扩大,员工素质加快提升”的变化。
自2005年起,立讯在吉安县周边陆续设立了9家工厂,其生产的高端蓝牙耳机已占苹果的一半以上份额,在苹果产品供应链上“独树一帜”。立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朝飞介绍说,2010年公司在江西用工约1万人,人均产值约12万元;去年底用工增加到1.6万人,人均产值达到30万元。通过创新驱动,立讯在江西的投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教授彭迪云说,透过立讯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机器人+新工人”的知识型“智造”企业转型,机器人不仅提升了效能,还有效促进了职业病防护、农民工技能升级。